教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4 12:29:59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教育诗》。马卡连柯在书中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造成为社会新人的故事,其文笔娴熟而幽默,叙述充满激情,更由于在创作中表达出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本书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我对“尊重”、“师范”、“集体”这三个词有了新的体会。

“尊重”,既尊重学生。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要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建立,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政治觉悟,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遵守纪律,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成员?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因为在马卡连柯看来,学员本来都是好的,是“普通的孩子”、“没有违法的儿童,而有的只是那些和我一样充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人”。在改造这些青少年犯罪者的过程中,他对工学团的学员不但不厌恶,而是欢迎他们,一开始就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彼此信赖的友谊。同时,马卡连柯极力不让犯罪的青少年回忆痛苦的过去,鼓励他们 “应该忘记过去,应该不断地前进”。当他发现学员稍有一点进步时,就积极地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马卡连柯的这一思想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们也都应该热爱、尊重学生,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因素,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前进。总之,就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对人应该采取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乐观的态度,要发掘人身上的力量和美,使他认清前途和远景。”

“师范”,既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第一部第27章 “攻取共青团”中写道:“我们认为单单‘改造’一个人还不够,我们应该用新的方法教育他,就是说,应该把他教育成不仅是社会上没有危险的或是无害的一员,而且应该把他教育成新时代的积极分子。”以此为目的,马卡连柯欢迎来到工学团的犯有抢劫、偷盗罪的学员。有的学员来到工学团时,身一上脏得要命,骨瘦如柴,生着疥癣。可是,助理医生兼护士葛利高里叶芙娜总是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不辞劳苦地替他们收拾,像“亲娘”一样对待他们,表现了工学团的教师对学员的爱。为了教育好学员,工学团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各个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了把学员培养成苏维埃新人,教师在劳动中总是以身作则,在农田和工场里与学员们一起干活。教师们的以身作则是工学团改造与培养流浪儿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工学团的教师用肝胆照人的模范行动完成了对学员的道德影响。我们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从上师范学校开始,我们就被教育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所有的老师在小学生的心中大都有着偶像的地位,孩子们会下意识的去模仿他们的老师,这种现象在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尤为突出。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我发现很多道理你和学生讲十遍他不一定能记住,可如果学生是亲眼目睹老师做了,哪怕只有一次,他也会印象深刻,并且会有意的去模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些行为意识上你总能看到他们班主任老师的影子。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一现象,以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

“集体”, 让学生在集体中自我教育。

书中叙述了马卡连柯建立和锻炼学生集体的经过。马卡连柯通过让学员参加农业生产,修房子等工作逐渐地组织了儿童集体。他认为:每一个学员都是人,要唤起他们的人格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学员的集体组织起来。他指出,组织儿童集体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引导学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且通过说理教育而逐步形成集体的舆论。他对学生的性格、脾气、优缺点看得细致、准确。把学生分成几个连队,指派队长,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每个人也逐渐养成热爱集体生活的习惯。马卡连柯认为,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集体。使学生有归属性和纪律性,这是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教师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建立学生集体,通过集体的规章制度和大家的互相影响,它有教师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有集体组织,他们就会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这叫做 “平行影响”。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集体内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如何发挥集体的作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马卡连柯的理论提醒了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点,一是选拔班干部,培养小助手。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班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二是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加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而这本《教育诗》充满着马卡连柯的智慧和他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匠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们是一个个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个性独立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伴着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在这过程中,用我们的心灵悉心享受这美丽的“教育诗”。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做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 ……此处隐藏24454个字……/p>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这男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但这有点不寻常,当即将步入成人阶段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时,这确实很值得探究。当然,儿童长大以后一般不会真的从事他们小时候选择的职业,但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心里有想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自己的行为。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例如有些儿童会渴望成为司机、守门员、售票员,或者其他自己听过、见过的职业。如果儿童缺乏一个肉眼可见的目标,我们可以怀疑他缺乏放眼未来的志向,沉湎过去,也就是说他想逃避未来以及与未来相关的问题。

11、“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

这看似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论断相矛盾。因为我们曾说过儿童具有追求卓越的特性,我们一直在证明每个孩子都想展现自己,想变得比别人强大,想有所作为。但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孩子,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个案例的情况呢?心理活动并不简单,它的发展背景错综复杂。如果希望从复杂的案例中得出简单的结论,我们很容易犯错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才会发现与表面事实截然相反的真相。例如,男孩的行为在倒退,因为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最强大、最安全。可见,除非我们了解事情的全貌,否则似是而非的情况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12、“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

实际上这类孩子也追求卓越,只是他们的方式比较荒谬。当他们还是很弱小、很无助的婴儿时,外界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这段时光是有史以来他们感觉最强大、最有权力的日子。这个男孩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这样的孩子无法面对对他有所要求的真实世界,也无法面对对他有所期待的未来。所以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久而久之,他可应对的情境所剩无几,只剩下极其受限的几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他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他也追求卓越,追求他人的认可,但是这些追求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跟需要依赖他人的小婴儿所追求的认可差不多。

13、“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参与谈话的人员很多:男孩的教师、母亲、哥哥、父亲及我们的同事。一连串的会议工作量很大,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那会节省很多工作量。这并非不可能,但也不容易。因为很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惯用旧的方法和理念,认为心理测验太荒谬。不少教师害怕心理测试会限制他们的工作方式,甚至对他们的工作横加干涉。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不是一门可以立马上手的科学,我们必须进行潜心研究和实践。然而,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要接受新知识,开放宽容很重要。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对新的心理学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明智的,虽然这种新观点似乎与我们一直秉持的观点相悖,但长期来说会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在这一案例中,我们没有权利直截了当地否定教师对男孩的评价。情况很棘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4、“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

根据我们的经验,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几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男孩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可以进入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在新学校,他可以努力不让别人对他形成坏印象,不要让自己再被别人轻视。具体操作不太容易,但总体来说家庭环境的支持很重要。此外,每个个案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如果有一帮精通个体心理学的教师可以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个案,并且在学校里对他们进行帮助,这样的个案处理起来会容易很多。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5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读完这一章节后,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寻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在紧张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局面,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会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们教师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坚韧、刚强、心胸宽广的人。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段学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声厉喝,让我震惊、彷徨。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冯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