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演讲稿合集七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演讲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演讲稿 篇1又是一个心旷神怡的季节,我们伴着春的脚步,嗅着花的芬芳,感受着青春的活力,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个感天动地的形象---雷锋。
他勤劳而坚毅,无私而勇敢,默默无闻只为获得帮助他人的那份幸福与快乐。多少人,在他的故事面前泪如雨下。多少人,把他的精神铭记在心。多少人,让他的品质发扬光大。他已去了另一个美好的地方,但他的故事、品质、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有这样一个青年,当人们疲惫不堪,懒懒散散的推着小车时,他却健步如飞,毅然决然的推着装满砖块的小车,可又有谁知道他是自愿来帮助这些人的,他默默无闻的加入了这个没有报酬的工作,无私的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不论多苦多难,他都没有放下手中工作,尽管挥汗如雨他依旧低着头,一言不发地工作着。他的举动感动了人们,工人、路人都纷纷加入到这个艰难的工作中。这就是一直被我们称赞的雷锋。
有一个短暂的故事会带给我们深思。一辆运载30吨玉米的货车,在XX市境内不慎侧翻,30吨玉米因此撒到地上。有很多村民闻讯而来,拿着扫帚袋子如风似火抢玉米。这时来了一位中年人对那些村民说:“你们不能这样,人家外地人在咱们这里出了事情,咱得帮着人家,干嘛要拿着袋子、扫帚给人家捣乱,这不是咱们应该做的事。人家是河北的,出门不容易,咱们都知道挣钱不容易,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趁人之危呢?”之后,薛先生自发组织十余人看守粮食直到全部被重新装入车里。一个农民,他可以做到这样,是一种怎样的品质啊!
对于这种事,有人会认为事不关己,走自己的路。这样的人虽然冷淡,但也无可厚非。有的却不管司机的感受趁火打劫,这无疑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而与这些人相反,有的人会站出来,助人一臂之力,可谓是雪中送炭值得人们称赞。他人之困就像是检测旁人品行的尺子,对他人毫不关心的人显然不会太高,而趁人之危的人的高度无疑几乎为零,助人为乐的人才是最高。
我们是新世纪的学生,标志着新思想,新感情,但有了这新思想新感情,不代表失去了尊严和爱心,就如一朵鲜花没有了花蕊和花瓣,就失去那夺目的光鲜和亮丽。所以请我们带着自己的那份尊严,那份坚定,携着雷锋精神,走向人生灿烂的征途!
道德演讲稿 篇219xx年,雅长林场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从108万亩林地中划出58万亩作为生态林进行管护,林场从生产型林场转型为公益型林场;从20xx年起,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在我场正式实施,沿红水河一带林地相继规划造林;随后,“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运营……这些,无不显示生态在我场“三大效益”中占有重大的份量,自然也期待广大职工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观念。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题记
朋友们,我是否可以冒昧地问您一句:您有道德吗?当然,我相信大家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废话,怎会没有!是呀,谁没有“道德”呢!不过,我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一般的伦理道德(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往往仅涉及一定社会空间内人与人关系的规范和评价),而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生态伦理道德。所谓生态伦理道德,就是规范人类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自然界其它实体和过程的态度与行为的思想道德观念。
可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树立生态伦理道德呢?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刀耕火种”的时代以来,人类开始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19~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速增长,社会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是,人类的思想意识从“图腾崇拜”向“人为中心”延伸,否定了人对大自然唇齿相依的依赖关系,认为人是驾驭和主宰自然的主人,而自然则是被征服和被统治的对象。也正是在这种谬误的伦理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盲目地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毁坏植被,过度放牧,滥杀动物,以致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维系人类生存的四大系统——耕地、牧场、森林和海洋生物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居环境日渐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人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频频发生。以中国为例,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仅20xx年春,就有多次大规模的沙尘暴席卷北京并南下波及上海等地;19xx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历史罕见洪灾,造成沿岸居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洪水过处一片荒凉……可见,自觉的运用生态伦理道德来规范我们人类的态度与行为,其意义是深远的!
可遗憾的是,“生态伦理”仅仅成为少数专家学者的“口头禅”,没有得到人类广泛的认同与确立。长期以来,生态伦理只是在各种法规政策和行为规范中得以不健全的发展。然而在许多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法规政策、行为规范仍然显得那么软弱无力,不少与生态伦理相悖、专挖法律法规空子的案例频频在各种媒体上曝光。近年来,日本捕杀鲸鱼的活动日益猖獗,面对舆论的谴责,他们诡称之为“科学考察捕鲸活动”!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世界没有立法禁止吗?当然不是,肇事者不是受利益驱动就是为了每一天能在餐桌上排设一碟味道鲜美的鲸肉,他们的生态伦理泯灭了,把一已之欲凌驾在生态和谐之上了!
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割松脂的人用割脂刀环割着树干,采割面几乎遍布整个树身,刻痕深达心材,树体汩汩的流出“血淋淋”的汁液;开荒者用工具垦挖着公路坎上坡度大于25°的造林地,地里没有一株活苗,只有绿油油的、茁壮的玉米,雨季来了,公路上溢满了泥石流,过往行人长吁短叹,而我们的人还在心安理得的向开荒人收缴“过价”(地租);山上伐木工人端执的油锯狂吼着,天然林一片一片的倒下,而采伐迹地三年、五年长不出半根苗……如此可悲,如此可叹!我们的人常常这样“一次性”的使用自然资源、透支未来资源,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弃之脑后。
人是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的,它有自然的属性,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可能脱离大自然。马克思说过:人的肉、血和头脑是属于自然界的,是同自然界紧密相连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改造自然界,消除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素,创造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创造并非是人与自然间的敌对斗争,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占有与被占有、掠夺与被掠夺、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任何曲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最终只能导致生态危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应该正确地理解为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即既索取自然(砍伐森林),又回报自然(植树造林);既人化自然(兴建城市),又回归自然(城市绿化)。这便是生态伦理的中心思想。它要求人们热爱自然,视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各自生存和发展的 ……此处隐藏1955个字……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学工作中,只有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才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它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道德演讲稿 篇6大家好!我是三(1)班的……今天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遵守道德规范,争做文明小公民”。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
社会道德规范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懂礼貌等等,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不文雅的现象时常发生:可能有人在逛街时随口吐痰、随手扔垃圾,也可能有人在公共场合乱穿马路、乱停放车辆;或许你在校园内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伙伴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骂人之声,亦或许你会遇到有人拾到别人的东西偷偷地占为己用,每当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仍然会有些同学对于这些不符合文明规范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同学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小毛病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仪又何在呢?“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十分注重礼仪规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要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知礼仪的好习惯,如: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见到老弱病残者要主动让座;别人帮你做了事,要真诚地向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等等。借此机会,我还想宣传下市交警大队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夕对广大师生及家长在交通规则上的要求,不管是上学放学还是节假日出行,我们要做文明人、行文明路,不闯红灯、不乱穿行,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请从现在开始,从进入美丽的北三小校园开始,让我们每一个人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追逐打闹、不践踏草坪。校园是我们温馨的大家庭,请身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拒绝小毛病,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让文明小公民在社会处处可见!
谢谢大家!
道德演讲稿 篇7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来到那里参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演讲活动,我的心里个性高兴。正因,在那里,我能够为道德插上翅膀,让她在天空自由飞翔;在那里,我能够把道德人物颂扬,为咱们树立行动的榜样;在那里,我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寻找,翘首观望,她就在咱们的身旁。
道德是什么呢?是礼貌?是诚信?是感恩?还是职责?是啊,这些美丽的词汇都在以不一样的方式描绘着道德。但是我要说,道德绝不仅仅仅是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间的涓涓细流,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雄伟壮观,但是能默默地润人心田;好像颗颗细小的沙砾,虽然没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却能成就万丈高楼。
说起道德,前些日子的云南大旱再次牵动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无一不是道德的缩影,无一不在展示着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记得,在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学生,把学校发给她的矿泉水偷偷地攒了起来。当记者阿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说要留给山顶的母亲。看到那里,我哭了。在电视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不舍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乱的头发,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必须干涩了吧,或许她渴得只剩下为母亲带矿泉水的力气了。她攒下的不仅仅仅是矿泉水啊,更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真诚的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云南,有比我还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护着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爷爷,还有许多为那里送水的车辆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发奋下,那里最后挺过来了。我为他们感动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纯净,却能够让人们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让咱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新亮丽,让咱们的情绪更加愉悦舒畅。当咱们随着父亲母亲漫步在清洁而美丽的清水绿堤,是道德让咱们享受着那里的鲜花、绿树和青草;当年迈的老人挤进公共汽车,是道德让他们拥有了座位;当放学时几百名学生一齐涌出校门,是道德使机动车绕行或停止行驶,让咱们的道路畅通无阻……
道德,让咱们感动,让咱们享受,更让我愉悦而愉悦。
校园里,我弯腰拾起一团废纸,老师夸我讲究卫生;在家里,我为年迈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脚水,奶奶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说我是个孝顺的孩子;小区里,我主动为抱着小弟弟的阿姨开门、拎东西,阿姨夸我有爱心……一句句表扬,让我感受到了讲道德的愉悦,让我体验到了讲道德的愉悦。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长,就会在哪里开出美丽的金色小花。而咱们的行动就像那传播种子的缕缕轻风。让你,让我,让咱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种子,让咱们的身边开满道德的花朵,咱们的世界必须会更加绚丽多彩,芳香宜人。